愛與分裂
我為了愛而分裂,為了聚合的機會而分裂。
這就是創造世界的過程,
分崩離析之痛不值一提,融入萬物之喜才是一切。
這就是創造世界的過程,
分崩離析之痛不值一提,融入萬物之喜才是一切。
艾利斯特・克勞利,《律法之書》,1,29-30
---
曾有人問過我,如果在靈魂成為個體之前,
或說在自我、意識從集體無意識獨立出來之前,
我們是消融在無垠汪洋之中,全知全能、永恆的整體,
那麼為何要成為渺小的人?為何要生出意識?
限制之中,才有體驗的可能;
若無框架,也就無所謂自由;
只有處於不完整、不完美的狀態時,
只有處於不完整、不完美的狀態時,
我們才渴求彼此,也給予彼此。
攜帶著各自的意志、願望、使命,
在離開母體的那一刻,
流星般自虛幻的天空墜向現實,
而分裂的苦難與美麗遍地綻放,世界生焉。
神為何要成為人?
《律法之書》中沒有救贖世人回天國的場景。
神之所以進入有限的肉身,
將自己分裂成無數碎片,是因為愛。
最終,我們又將會因為愛而重新聚合,
這個看似繞圈的過程並非徒勞,
就像約瑟夫·坎伯所描述的英雄之旅,
也就是神話、故事的基本結構,
其結局與初始相仿,卻又完全不同。
真實的體驗,使我們理解了最初的預兆,
將水晶拼湊回一體的過程,得到的不只是當初的水晶,
更是對其生長結構的認知。
當我們將心中完美的意象,
用相較之下粗糙的雙手將其實現為藝術,
後者或許看起來遠不及前者;
甚至以柏拉圖的觀點來說,
那只是對理型的殘缺仿製品再仿。
但創造行為本身、以物質為媒材的任何一種搏鬥,
存在著最強大、最真切的張力,
那就是生命,那就是人。
況且,對永恆的嚮往,
有何嘗不是源於片刻的凝望?
---
繪於2020,11月,Divided for Love
(一個夢中的景象)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