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「獨特」

 



你們莫忘,佩樂若瑪(PLEROMA)沒有特質,是我們的思想創造了特質。
因此,如果你們追求獨特或同一,或任何特質,
你們就是追求從佩樂若瑪流向你們的思想;
而那些思想,是佩樂若瑪不存在的特質。
你們若是追求這些思想,就再次落入了佩樂若瑪,
同時達到了獨特與相同。
你的本質,而非你的思想,是區分(distinctiveness)。
因此你們不要奮力追求你們所以為的獨特,
而要追求「你們自己的存在」(your own being)。
到頭來,只有一種奮鬥,就是追求你自己的存在。

C. G.Jung, The Seven Sermons to the Dead, Sermon I(個人翻譯)

---

〈向死者七次佈道〉對我而言是一個意義非凡的文本,
它陪伴我度過了掙扎的青少年成長階段。
近來,許多客人占卜時和我討論到了「獨特」的問題,
在步調快速的現代社會,人們似乎很容易擔心自己不夠獨特,
另一方面也會害怕自己難以融入大眾。
對此,我聯想到的是上面那段文字,希望與大家分享。

以下會談到一些相關的概念,
我會將原文附在文末,若有翻譯不當、詮釋不妥之處,
都歡迎大家不吝賜教、一起討論!
如果大家對〈向死者七次佈道〉有興趣,我會陸續再撰寫有關文章。

首先,「佩樂若瑪」(PLEROMA)是什麼?
它既是虛無(nothingness)也是充滿 (fullness),
遍佈一切,包含所有特質,也一無所有;什麼都是,也什麼都不是。
正反兩面的事物、對立的概念,
好、壞,美、醜,冷、熱......等等,
在它當中都成對抵銷,歸於空無。
這也是我們不必嘗試用思想把握「佩樂若瑪」的原因——
那是徒勞無益的,只會導致自我消融。

如果一切都如此虛無,那我們又是什麼呢?
在本文中,我們是「受造物」(CREATURA)。
「受造物」是有別於「佩樂若瑪」的,
「受造物」的本質是「區分」(distinguish)。
雖然我們也是這無限虛空的一部分,卻獨立於它之外。
「受造物」從涵融一切的「佩樂若瑪」(PLEROMA)區分出自己,
我們的思想也透過「區分」辦認世間萬物,
於是從一無所有的「佩樂若瑪」中,看見種種特質。

但是,我們的思想也容易被這些特質迷惑,
一旦不小心忘記自己的本質,也就是「區分」;
認同了這些特質,並奮力追求它們,就會陷入空無。
「追求美善的極致,最後會同時得到最大的醜惡。」
這似乎駭人聽聞,怎麼會追求美善,卻也得到醜惡呢?
會覺得此話怪異,是因為我們習慣假定某些固定、明確、永恆的觀念,
但其實所有的特質都是相對的,因它的對立面而存在,
如果沒有醜惡,怎麼可能比較出所謂的美善呢?

另外,我們越是刻意想要忽視二元對立的另一端,
而讓自我意識保持在其中一端,
無意識的陰影就會越大,
遲早會反噬壓抑自己的主人。

任何看似真實的特質,都會改變,
善惡美醜的定義,時時都在隨著環境更新。
只有不斷改變的,才是真切的,而那不斷改變的,就是你我,
就是我們「自己的存在」。
無論受到怎樣的特質吸引,渴望達到什麼目標;
我們可以運用它們、感受它們、深刻地體驗它們,
都要記得自己「不等於它們」。
再怎麼努力成為美好的、吸引人的、合群的或獨特的......;
那都不是你,你只能成為你自己。

〈向死者七次佈道〉原文:http://gnosis.org/library/7Sermons.htm

---

繪於2019,〈冬鳥〉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托特塔羅每日抽牌解析- Knight of Disk 圓盤騎士

托特塔羅每日抽牌解析-Princess of Wands 權杖公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