靈魂的血緣

 


血緣是從出生以來就無法改變的,人們也習於強調孩子從父親與母親身上繼承的特質。除了膚色、五官等肉體特徵,性格、特質等精神品質也是被談論的焦點。「他的媽媽是這樣的人,理所當然他也是如此。」「他和爸爸都是這種脾氣,改也改不了的。」我們常常聽到此類話語,將一個人的心靈狀況歸因於遺傳,好像很合乎直覺。但直覺有時也相當危險,未經思考的常理底下,潛伏著我們不願面對的真實。許多子女也有一種普遍的焦慮,那就是害怕成為像父母一樣的人,走向彷彿刻在基因裡的命定未來。旁人耳語帶來的壓力,強化了恐懼。然而,心靈還有比生物作用更加深遠的脈絡——在父母以及一代又一代的血親背後,我們的「祖先」。

詹姆斯・希爾曼的《靈魂密碼》提醒我們,回顧諸多民族的傳統文化,「祖先」與人不只限於生物上的血緣關係,還有精神上的連結,象徵著守護靈。動物、植物都可以被視為「祖先」敬拜,滋養某個族群、照料某種職業者的神祇也可以是他們的「祖先」,夢中浮現的某個形象也可能是「祖先」的呼喚。反而,家族系譜裡一般只有少數人物,因為具備與彼岸世界相關的智識,足以擔任守護靈的角色。如今,一神信仰和物質主義聯合,把父神、母神被縮小為父親和母親,父母親則是被他們所象徵的神靈放大。

子女們恪守「孝敬父母」的戒律,有時甚至在極不合理的情況下依然如此,稱是道德上「不得不」,因為已經沒有更偉大的神可以崇敬。父母則可能肩負起他本就無法擔當的職責,將教養子女視為生命寄託,反而逃避了自身的功課。即便哪天看見子女成長自己渴望成為的樣子,也會隱隱產生羨妒、遺憾與痛苦。子女應當理解,父母不是自己的神,父母也應當認清,靈魂的匱乏不應也不能透過孩子彌補。我們都可以追隨自己的守護靈,活出豐富的生命,支持彼此前進;反之,只會互相怨恨。

作者也指出,心理治療容易將人的創傷鎖定在早年生活的父母影響中,忽視了個人獨特的秉性與天賦。「孩子的世界由父母創造」此一觀念包含「錯置的具體性」(misplaced concreteness),使人誤以為自己終其一生只能活在父母的陰影下,或反覆重演兒時就寫下的劇本,無能逃脫。其實,塑造我們的不只是父母,還有廣大的外部世界,映照於心靈,即是神話中的天地父母。自然世界一直都在養育我們,以美麗、有趣的事物吸引我們,也用機會和考驗教育我們。依附父母權威導致人類社會與世界分離,當今文明也就與自然斷裂、失根。「我們越是深信父母具有壓倒性的重要分量,就越無法注意到世界每天給予我們的父愛與母愛。」(p.123)

當絕望的深淵擄獲我們,悲傷滲透心扉,每一個日落依然降下溫暖的餘燼。我們隸屬於一個更大、更古老的家族,靈魂的血緣永遠看顧著每一個孩子。

---

參考資料:
詹姆斯・希爾曼,《靈魂密碼》,心靈工坊出版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托特塔羅每日抽牌解析-聖杯王子 Prince of Disks

托特塔羅每日抽牌解析-Princess of Wands 權杖公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