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愛的藝術》筆記摘錄


 人人都渴望不同,卻也畏懼孤獨。從學校到職場,背負著社會賦予的職責,一整天的時間被細緻切割、指派任務,追求特定的獎勵,在框架裡重複循環。就連閒暇娛樂,也得關注身邊團體的社交內容,生怕遭受排擠。大量的資訊餵養之中,我們往往被塑造為時代潮流量產的人。早在上個世紀,佛洛姆就已經說過:「商業廣告上常可見到『與眾不同』一類的字眼,這正顯示出來,在實際生活中,當人人已經幾乎沒有任何不同時,人們對於『不同』之心痛的需要。」(《愛的藝術》,佛洛姆著,孟祥森譯,志文出版社)

人的獨特性何以遭受壓抑?這樣的傷痛有無解藥?《愛的藝術》致力於回應這樣的問題,並透過清晰簡練的語言,幫助我們跨越陳規,去思考自己身上攸關人性生存的問題。當人逐漸失去「愛」的能力,我們轉而消費「性」,或是投入帶來成就感的勞動。但是,平靜安定的表面底下,我們活在各自的迴圈裡,承受著龐大的無意義感。儘管所有東西都可以交易,人類的心總是渴望著無法變賣的愛。

我最近買了新出版的佛洛姆著作,於是回頭整理這本小書的筆記。雖然本書難免有些受限於時空的觀點,整體而言仍然引人深思、值得再三品味。每每翻開,都會感到啟發。我也常把它推薦給想開始閱讀相關領域書籍的朋友。本文節錄《愛的藝術》中〈愛的理論〉一章重點,歡迎大家一起討論!

---

1.宗教上的「平等」之本意:
「我們所有的人都分享著相同的人性——神性本質,我們所有的人都是一體。它同時也意味著個人與個人間的不同務必要受到尊重,儘管我們所有的人是一體,但我們每個人又是獨一無二的個體,他自身就是一個宇宙。」

「在猶太法典上就表現得很明白:『那拯救一個生命的人,就如拯救了整個世界;那毀壞一個生命的人,就如毀壞了整個世界。』」


2.西方啟蒙時期哲學中的「平等」:
「它的意思是說(康德把這種意思表示得最為清楚):任何人都絕不是他人為達成某種目的的手段。每個人都是目的,並且僅是目的,而絕不是互相的手段。」

3.現代資本社會下,「平等」變質為「相同」:
「現在的平等,人們所意味的乃是『機械』的平等;是那些喪失了個人性的人之平等。在今日,平等意味『相同』,而非『一體』。」

「現代社會鼓吹著無個體之分的平等,這是由於它需要人類原子,每個原子都相同,使他們在群體集團中平滑運作,沒有摩擦;所有原子都尊崇相同的命令,而每一個又都被說服了,相信自己是遵從著自己的慾望在行動。正如現代的大量生產要求貨品的標準化,現代的社會程序則要求人的標準化,而這個標準化作用即稱為『平等』。」


4.「一致化」留下無處安放的渴望:
「以一致化的方法達成的結合是不強烈的:它是平靜的,是由習俗所指引;也就由于這個原因,它往往不足以平息由隔離所造成的焦慮不安。現代西方社會的酗酒事件,藥物迷亂,不能自制的過渡性交現象,以及自殺事件,是群體一致化相對性的失敗之徵候。」

「從生到死,從這個星期一到下個星期一,從早晨到晚上——一切活動都是預先規定好的,主要部分都是預先裝配的。被這種僵規構成的網鎖牢抓的人,如何能夠不致忘記他是一個人,一個獨一無二的人?」

5.唯一的解答:
「由創造生產性工作所達成的結合不是人與人之間的結合;由狂歡式的融合所達成的結合是一瞬即過的;由一致化所達成的結合又是假結合。因此,這些方式對於生存問題所提供的只是片面的解答。完滿的解答則在於人與人之間的結合,在於人同他人的融合,在於愛。」

「這種人與人之間的融合之渴望,是人生命中最強而有力的掙扎。它是最基本的熱情,是驅使人類相聚的力量,是家庭、氏族與社會的成因。這方面的失敗意謂著精神錯亂或毀滅——自我毀滅,或是毀滅他人。沒有愛,人性一天都不能存在。」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托特塔羅每日抽牌解析-聖杯王子 Prince of Disks

托特塔羅每日抽牌解析-Princess of Wands 權杖公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