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「沈淪」的一些觀察


我們都覺得自己喜歡輕鬆快樂,很多時候卻仰賴痛苦與恨意而活。當一個人陷入情緒的泥淖,他不見得會痛哭流涕、面露憔悴,或主動向外界求助;他可能依然勤奮地從事例行工作、裝扮得光鮮亮麗,用一副體面的外殼和人們談笑自如。儘管內心已經潰爛不堪,我們不一定想要改變,只因無力面對那片腐朽的景色。

1.惡意的循環
當我們認定他人帶有惡意時,不管對方是否真有此意,情緒就開始累積。由於感受到惡意,我們也容易以惡意回應,雙方之間就形成了難以打破的循環。起初也許是一個眼神、一個語氣,後來甚至不由自主地檢視對方所有言行細節,並越來越加深心中的怨恨。當我們忍不住表現這份厭惡,旁人肯定會問,為什麼不忽視、遠離對方的存在就好呢?我想,大概是因為我們需要一個厭惡的對象,才能足夠喜歡自己。

這一位承受惡意的對象,可以是家人、伴侶,也可以是素不相識的陌生人、與生活圈距離遙遠的名人;無論如何,他暫時填補了我們內心的空洞。有這麼虛偽、無知或道德淪喪的人,擔下所有的負面特質,我們好像就離內心隱藏的罪惡、慾望等黑暗遠一些,同時和理想的形象近一點。所以在這種時候,就算對方釋出善意、嘗試溝通、意圖彌補,也都不可能得到諒解;說穿了,那從來都不是重點。惡意在腳下形成的漩渦,彷彿能夠牢牢困住對方,實則困住渴望站在其對立面的自己。

2.幻想與現實
我們當然會辯解,是對方先挑起負面感受,並能詳細說出他的動機,外加一番品頭論足。但是,我們真的理解他嗎?人通常連自己都難以把握,遑論他人?幻想與現實不同,即便外界的線索會引發聯想,最終做出詮釋的仍然是自己。花費時間解讀對方的心意、觀念、心理問題等等,終究只是臆測,還讓負面情緒的圈套越綁越緊。除了自我消耗,得不到其他結果。如果我們以同樣程度的熱情照看自身,反而能夠有所獲益。其實,對方挑起的是我們的回憶——在重複的模式裡翻滾無數次,加疊上許多面孔的同一個課題。

至於,終止這些思緒的途徑,常看到有人提倡感恩、寬容、謙卑、奉獻......等「好」的心念;不過,我的經驗是:面對現實就足夠了。如果我們願意承認,那個糾結不清的人,與其說是「現實的他」,更是「心裡的他」,循環就被打破了。現實生活固然有不得已的因素,但是我們的內心都具備一定程度的力量可以做出選擇。

3.人造與自然
伊甸園裡本就赤身裸體的人,吃下禁果之後,突然知道要為此羞慚。道德扭曲了自然,也顯示人類擁有意識。道德是人類創造的原則,它卻反過來限制了它的造物主,把控我們觀看一切的尺度。現今有許多人一但稍稍逾越分際,不管是否真的造成危害,罪惡感便油然而生。沈淪在難以啟齒的感受中,會帶來強烈的孤獨;罪惡感阻止他接受自己,只好尋找他人轉移無處宣洩的惡意。我們持續活在痛苦之中,等待遙遠的救贖,畢竟違反道德的人似乎不值得快樂。

今日,我們同時擁有一個結構清晰的人造社會,和一個古老而幽微的自然世界;若能接受兩者的並存,以及一脈相承的血緣,罪惡感就不再沈重不堪。不必把道德神化,它並非恆久不變的真理,而是隨時都在文化的脈動中流轉。追根究底詢問某些價值觀的意義,適時讓目光回歸自然。最後我們就會發現,不需要先自傷,就可以疼愛自己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托特塔羅每日抽牌解析- Knight of Disk 圓盤騎士

托特塔羅每日抽牌解析-Princess of Wands 權杖公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