托特塔羅與煉金術|魔法師:心靈的引路神
大秘儀的一號牌名為「I. 魔法師」(The Magus),對應著水星。從圖像整體外觀來看,主角的身體及上方雙蛇杖的輪廓互相疊合,也形似煉金術中「水星/水銀」的符號:「☿」。根據哈利斯夫人在1939年寄給克勞利的信件,她在設計魔法師這張牌時,遭遇了相當大的心理掙扎,最終決定將初稿回爐重造:「我想先完成所有(關於「調節」(Adjustment)牌)的實驗工作,然而水星正在呼喊著與他的同伴們一起重新進入子宮再次顯化自身。」
⠀
⠀
由此可見,哈利斯夫人的設計過程並非依照牌序、按部就班地完成,她反覆回顧成果,讓視線逡巡環繞於先前的成品,然後嘗試賦予它們更加適切的風格。直到現在,美國遊戲公司發行的托特塔羅牌組,除了包含最終定案的魔法師,還有另外兩張被捨棄的魔法師稿件。雖然三張作品構圖類似,但最終版本選用的黃色與藍色更淺,視覺上給人輕盈活潑的感受,背景還利用線條塑造出些許空間感。
⠀
⠀
《托特之書》說明,此牌右下角的希伯來字母是「ב」(bet),而「ב」具有「房屋」(house)的意思,其字型類似山洞,隱喻人類最早的居住方式;延伸意義為生命存在、存活的地方。中世紀時,塔羅牌中的魔法師原本名叫“Le Bateleur”;人們使用這個帶有賣藝者、騙子、瘋子等多重意義的詞彙稱呼他。值得注意的是,傳統圖像將他描繪為一位在案邊使用實驗器材的人物,這符合藝術史上煉金術士的典型姿態。(圖一)(圖二)而“Le Bateleur”的字源:「持棒子(bat)的人」,後來化為托特塔羅中魔法師手持魔杖,操縱四元素飛舞的形象。
⠀
⠀
路徑「ב」位於卡巴拉第一輝耀Keter與第三輝耀 Binah之間。(見圖三)Keter象徵原初神性,而Binah是理解的開端。因此,「魔法師」具備希臘、羅馬神話中赫密士/墨丘利(Hermes/ Mercury)所掌管的職權,即「諸神的信差」(messenger of the gods),負責傳遞神的話語。同時,祂代表創造世界的智慧(the Wisdom)——意志(the Will)、道(the Word)、邏各斯(the Logos)。如同水銀流動的狀態,「魔法師」象徵型態轉變的過程,以及源源不絕的創造力。由於「魔法師」無法被清楚把握、認識,克勞利稱之為「無意識的意志」(the Unconscious Will)。
但是,這份「無意識的意志」本質上是什麼,又對人類心靈有何意義?
⠀
⠀
榮格在《心理學與煉金術》中談到,水銀的象徵在煉金術的各階段過程反覆出現。不禁令人聯想到,「魔法師」位於難以判斷空間距離的特殊透視點上——赫密士所在之處,「既是起點也是終點」。這位矛盾曖昧、帶有雙性特質的神,被譽為商業與盜竊的守護者。他遊走陰陽兩界,可類比為物質之間的化學變化。當煉金術士用諸多語彙談論水銀時,看似在描述這一種客觀的元素,本質上卻在探討隱藏或被囚禁於物質中的「創世靈魂」(world-creating soul)。就像賤金屬能化為黃金,赫密士協助靈魂從原本的侷限解放出來、得到提升,扮演著「引路神」(psychopomp)的角色。
⠀
⠀
每個人的內在都存在著「引路神」,榮格用這個名字稱呼一種於無意識與意識間,扮演中介者(meditator)的原型。原型是人類文化的積累下,為無意識內容塑造出的特定模式;既具備永恆、普世的特徵,又能透過夢境等媒介和個體互動,表現出豐富的個人色彩。由於心理架構的差異,原型的呈現在相似的基本形式下,也有無限可能。我們能通過原型汲取無意識的原始能量,並將它們納入意識人格,活出與生俱來的獨特性。
⠀
⠀
在這層意義下,「魔法師」象徵的「無意識的意志」,不僅指涉認知以外的事物,它還能主動與我們接觸,提供心靈整合的契機。那麼,「魔法師」帶來的「創世」神話,除了闡述宗教意義上的宇宙起源,也能理解為人類意識拓展的瞬間,未知的內在世界由此展開。
⠀
⠀
由此可見,哈利斯夫人的設計過程並非依照牌序、按部就班地完成,她反覆回顧成果,讓視線逡巡環繞於先前的成品,然後嘗試賦予它們更加適切的風格。直到現在,美國遊戲公司發行的托特塔羅牌組,除了包含最終定案的魔法師,還有另外兩張被捨棄的魔法師稿件。雖然三張作品構圖類似,但最終版本選用的黃色與藍色更淺,視覺上給人輕盈活潑的感受,背景還利用線條塑造出些許空間感。
⠀
⠀
《托特之書》說明,此牌右下角的希伯來字母是「ב」(bet),而「ב」具有「房屋」(house)的意思,其字型類似山洞,隱喻人類最早的居住方式;延伸意義為生命存在、存活的地方。中世紀時,塔羅牌中的魔法師原本名叫“Le Bateleur”;人們使用這個帶有賣藝者、騙子、瘋子等多重意義的詞彙稱呼他。值得注意的是,傳統圖像將他描繪為一位在案邊使用實驗器材的人物,這符合藝術史上煉金術士的典型姿態。(圖一)(圖二)而“Le Bateleur”的字源:「持棒子(bat)的人」,後來化為托特塔羅中魔法師手持魔杖,操縱四元素飛舞的形象。
⠀
⠀
路徑「ב」位於卡巴拉第一輝耀Keter與第三輝耀 Binah之間。(見圖三)Keter象徵原初神性,而Binah是理解的開端。因此,「魔法師」具備希臘、羅馬神話中赫密士/墨丘利(Hermes/ Mercury)所掌管的職權,即「諸神的信差」(messenger of the gods),負責傳遞神的話語。同時,祂代表創造世界的智慧(the Wisdom)——意志(the Will)、道(the Word)、邏各斯(the Logos)。如同水銀流動的狀態,「魔法師」象徵型態轉變的過程,以及源源不絕的創造力。由於「魔法師」無法被清楚把握、認識,克勞利稱之為「無意識的意志」(the Unconscious Will)。
但是,這份「無意識的意志」本質上是什麼,又對人類心靈有何意義?
⠀
⠀
榮格在《心理學與煉金術》中談到,水銀的象徵在煉金術的各階段過程反覆出現。不禁令人聯想到,「魔法師」位於難以判斷空間距離的特殊透視點上——赫密士所在之處,「既是起點也是終點」。這位矛盾曖昧、帶有雙性特質的神,被譽為商業與盜竊的守護者。他遊走陰陽兩界,可類比為物質之間的化學變化。當煉金術士用諸多語彙談論水銀時,看似在描述這一種客觀的元素,本質上卻在探討隱藏或被囚禁於物質中的「創世靈魂」(world-creating soul)。就像賤金屬能化為黃金,赫密士協助靈魂從原本的侷限解放出來、得到提升,扮演著「引路神」(psychopomp)的角色。
⠀
⠀
每個人的內在都存在著「引路神」,榮格用這個名字稱呼一種於無意識與意識間,扮演中介者(meditator)的原型。原型是人類文化的積累下,為無意識內容塑造出的特定模式;既具備永恆、普世的特徵,又能透過夢境等媒介和個體互動,表現出豐富的個人色彩。由於心理架構的差異,原型的呈現在相似的基本形式下,也有無限可能。我們能通過原型汲取無意識的原始能量,並將它們納入意識人格,活出與生俱來的獨特性。
⠀
⠀
在這層意義下,「魔法師」象徵的「無意識的意志」,不僅指涉認知以外的事物,它還能主動與我們接觸,提供心靈整合的契機。那麼,「魔法師」帶來的「創世」神話,除了闡述宗教意義上的宇宙起源,也能理解為人類意識拓展的瞬間,未知的內在世界由此展開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