托特塔羅與煉金術|戀人:分離與合體
⠀
⠀「VI. 戀人」(VI. The Lovers)是一張極其複雜的圖像,也是托特塔羅中第一張出現複數主角的牌。如果要把眾多意象濃縮為一個概念,那就是「世界的創造」(Creation of the World)。宇宙以及我們的心靈,都遵循著「相反相成」的原則,每一道念頭、每一股力量的產生,都會在同一時間創造它的對立面。這也是煉金術的基本信念。
⠀
⠀
「戀人」描繪了「神秘婚姻」(mystic marriage)的場景,曾經在「女皇」和「帝王」出現的陰陽兩方,在隱士的引導下,展開了盛大的典禮。煉金術士經常以婚配的主題為喻,描述不同金屬元素的結合反應。例如《哲學家的玫瑰園》中太陽王和月亮后的相遇,是製造「哲人石」(lapis philosophorum)的過程。榮格相信,煉金術的「合體」(coniunctio)更是一種心理學和哲學層次的原型。「合體」是非個人的心靈表達,關乎生命的本質;如同大海推動一道道浪潮,原初意象也藏在每個個體經驗的背後,呼喚著我們深處的靈魂。
⠀
⠀
「合體」意味著在個體化的道路上,觀照無意識湧現的心理主題,進而有意識地將其內涵納入生活中。與之相對的工作稱為分離(separatio),意思是把混合的物質分開;也就是去分析我們對他者無意識地認同,產生較為澄澈的自我意識。這兩個方向的工作總是形影不離、對心智發展非常重要,且都皆根植於「戀人」的圖像當中。克勞利說明,這張牌的主題是分析法(Analysis)和綜合法(Synthesis)的雙重叩問:「事物是由什麼構成的?」以及接下來的問題:「我們要怎麼重新結合它們,發揮更大的優勢?」
⠀
⠀
對克勞利而言,「戀人」(The Lovers)更貼切的標題應是「兄弟」(The Brothers);不只是這張牌對應雙子座,更因為整個故事的起點還要從世上第一對兄弟——該隱(Cain)和亞伯(Abel)說起。 我們熟悉的《聖經》版本說,該隱和亞伯給上帝供品的時候,上帝親睞亞伯屠宰的羔羊,而非該隱種植的農作物;基於嫉妒之心,該隱一氣之下打死了自己的弟弟。後來,該隱向上帝謝罪,願承受眾人的唾棄甚至是擊殺。上帝憐憫該隱,便在他的額上立記號,讓任何人都不能傷害他。然而,根據克勞利的詮釋,該隱為夏娃(Eve)和蛇所生,並非亞當(Adam)的孩子。該隱殺死亞伯的時候,其實是向自己的惡魔獻祭,於是他的額上有了《啟示錄》中野獸的印記。
⠀
⠀
早在《托特之書》之前,深受榮格影響的文學家赫塞(Hermann Hesse, 1877-1962)就藉由小說《德米安:徬徨少年時》(Demian: die Geschichte von Emil Sinclairs Jugend)表達另一種對《聖經》的解讀:該隱應當是個強者,強者殺死弱者,可能是英雄之舉,當然也可能不是。無論如何,弱者基於恐慌和怨恨,也想要向強者報仇,卻沒有力量,只好編造「上帝的記號」一說,掩飾無法對抗強者的軟弱。德米安想用這個故事告訴主角,基督宗的價值觀是善惡分裂的,而他必須尋找跳脫兩者的解方。在此意義下,「該隱的印記」是一種勇於成為自身的精神。
⠀
⠀
該隱是第一個殺人犯,也許可以說,他象徵對生命本質進行解構與剖析的第一人,因此有別於茫茫群眾,擁有了自我意識。在這場獻祭之後,他已經明白了第一個分析法的問題、理解自身的構成;而由「戀人」展開的工作,則指向下一個綜合法的問題。所以,他要和被犧牲的那部分進行和解,不是為了回復到最初的樣子(事實上也不可能發生),而是準備接納曾經被排除的心靈內容,讓自我蛻變成新的形式......。
⠀
⠀
雙生子不只出現在此牌的底部,整張牌的構圖幾乎對稱,許多元素都能在另一方找到對應物,而且使用相反的色彩呈現。背景處還有一對「姐妹」:夏娃和莉莉絲(Lilith)。作者特意將受到傳統認同的女性形象,以及遭到排斥的陰暗面一齊並置。值得注意的是,在所有對立人物雙方之上,隱士佔據了最多畫面;他的手繞著一個莫比烏斯環(Möbius strip),該拓樸結構看之下有兩面,實則同為一面,呼應了整合矛盾的主題。若陽性和陰性的原則,可作為自然界中酸或鹼、金屬或非金屬的隱喻,隱士則如同「千變萬化的碳元素,一切有機生命的種子」。
⠀
⠀
隱士也被視為赫密士本人的化身,替神秘婚姻帶來了祝福(Benediction)與奉獻(Consencration)。而在空中,準備拉弓射箭的愛神愛洛斯(Eros),和隱士一樣被矇住了雙眼。正是如此,他代表無意識盲目的意志、合一的衝動。愛慾的強烈動力背後,藏著分離的痛苦。每個獨立的個體,為了活在世上,都必須承擔這種心如刀割的感受。這就是此牌被分配到路徑「ז」(zain)的原因,「ז」是「劍」的意思,結合的前提是分化——整場婚禮就發生在由劍構成的拱門下。
⠀
⠀
路徑「ז」連結著創造萬物形式的母親Binah,以及個人心靈的中樞Tiphareth,就像一把斬斷臍帶的劍,迫使我們離開母嬰混同的階段,以孤身存在的真實狀態,和另一個對象面對面。在此基礎上,愛才會發生。除此之外,「VI. 戀人」本身也可以和「XIV. 煉化」視為一對,這兩張牌就像血親一樣,有彼此承襲、相互補充的聯繫。它們由天使的羽箭貫穿,將會一起揭示結合的煎熬和深刻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