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華沙的角鬥
印地安傳說的英雄,海華沙(Hiawatha)。西風是他的父親,月亮是他的母親。在銀光閃爍的湖畔成長,他是愛與悲傷的結晶。海華沙曾隱居深山,在一間小屋中齋戒、冥想。有一天,他漫遊森林,觀察各種動植物。突然,一股深刻的感傷從他心中湧出:「生命的主宰者啊!難道我們必須仰賴這些事物存活?」海華沙哭喊。
這位英雄抵抗本能慾望,不甘願接受眼前的生命狀態。人類只能從粗糙荒蕪刮削出一點養分,但是他拒絕仰賴「這些事物」維生。當他向能夠餵養自己並帶來撫慰的自然母親哭求,海華沙已經退行到了嬰兒階段,嚮往早年主體與客體融合,安逸舒適的夢幻狀態。甚至,他退回了更古老原始、只存在於神話中的混沌宇宙。當然,生理與心理的雙重折磨也使他瀕臨死亡。經過四天的禁食,極度的飢餓和孤獨中,海華沙躺下了,精疲力竭、動彈不得。然而,他的戰鬥卻正要開始。
朦朧之間,海華沙看見一個青年,穿著黃綠兩色的衣裳,披著夕陽而來,髮絲散發柔和的金色光芒。祂自稱「人類的朋友,孟達明(Mondamin)」祂說:「只為了警示和教導你:為何通過掙扎和勞動,你將配得你所祈求之物。起來吧,從你那樹枝之床下來;起來吧,年輕人,和我角鬥!」
孟達明(Mondamin)是玉米之神,大地母親的兒子。祂回應了海華沙的召喚而來;或說,祂就是海華沙內在的神靈,只因他向過去流淌的心靈能量而被形塑出來。他的對手,其實不是別人。海華沙與自己搏鬥,如此才能為自己帶來新生。見到了孟達明,原本虛弱無力的海華沙立刻起身,充沛的力量和勇氣瞬間升起。他們展開了連續三天的大戰,直到第四天,海華沙終於擊敗了孟達明;他把孟達明埋葬回大地母親體內。過了不久,青翠的苗芽在那塊土壤上迸發,豐碩的玉米餵養了人們。
倘若海華沙沒有對人類的愛與信念,他必定戰敗,被無意識吞沒、捲入神靈的世界。海華沙是人類的英雄,他為了人類與神角鬥;為了自我意識的成長,和力大無窮的無意識對抗。然而,獲得重生的不僅是海華沙,更是孟達明。這場大戰使祂從黑暗中得到了形象、顯現為角鬥士,又在死後轉化成滋養人的食糧。海華沙借用了神豐盛的創造力,孟達明則品嚐了人類必死的生命。從此,我們「通過掙扎和勞動」,配得所祈求之物。
「因爲從最初的那一刻,神的力量就完全存在於自我,因為自我完全在神之中,因為我們沒有與自我在一起。我們必須把自我招引到我們這一邊。因此我們必須為了自我與神角力。」
——榮格,《紅書》,〈審視〉
---
圖:1874, Thomas Cowperthwait Eakins, Hiawatha
本文主要改寫、詮釋自C. G. Jung, Symbols of Transformation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