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代趨勢的反思:讀《女英雄的旅程》
在危機與衝突當中,只有創造更多反思的空間,才承受得住未知的焦慮。貿然做出判斷、急迫呼籲行動,雖可暫時驅散不安的情緒,卻難免讓我們更快陷入災難。由於每一個複雜的議題都需要大量時間釐清,允許自己暫時沒有結論或許沒那麼糟。即便持續的觀察、思考不一定能帶我們找到出口,卻能更清楚自己現在的位置。本文是我在閱讀Maureen Murdock的《女英雄的旅程》時,產生的聯想與心得,歡迎多多指教、一起討論! 19世紀以來,女性就在爭取自身的權益,挑戰父權社會壓抑女性的諸多習俗。她們渴望參與投票、接受教育、脫下面紗,追求更加開闊的世界。女性主義、女權,不僅與女性相關;由於父權觀念賦予兩性刻板的角色定位,男性同樣容易在其中承擔非自願的職責、且往往飽受痛苦。隨著時代演變,人們也意識到性別議題的複雜性,無法限縮在傳統的兩性定義裡。女權關注的課題,即是所有族群平等共存,充分實現個人潛能、展現獨特風采之可能。今天,我們生活在前人奮鬥而來的世界,然而「女權」這個人盡皆知的詞彙,仍值得探討。 目前,在歐美國家可以觀察到一股假藉女權之名的趨勢;它強硬地、不假思索地與傳統為敵,無論那傳統的內容為何。它滲透在媒體、商業活動、廣告包裝......等等,儼然成為主流。人們不敢與它逆勢,擔心成為被打壓的對象之一;而這股力量導致的結果,是讓人更加沒有成為自己的勇氣,寧願活成大眾宣揚的統一模樣。它不但難以帶領我們抵達性別平等的理想,還激化對立、讓我們越走越遠。 我發現,上述趨勢常呈現兩種想法:「女性要跟男性一樣」和「女性要跟男性不一樣」。前者預設了平等就是用統一標準進行衡量,無視文化脈絡、成長環境、性格差異等要素。持這種想法的人,可能會強調新時代的女性必須有與男性一般、甚至超越其上的工作表現,生活態度要與男性同等堅強獨立。傳統的家庭婦女就成了依賴男性的「女權的背叛者」、應當被徹底斬除的老舊形象。後者則預設性別導致的根本差異,使女性成為各方面的絕對弱勢,為此要求補償或特殊的對待方式。他們可能會說,女性的感受、自我認同、價值觀或直覺想像,需要被無條件地在各種場合受到認可。 以上兩個想法,看似勢不兩立,有時卻揉合在同一派聲浪裡;針對適合消費的情境,釋出任一說詞。其實,我們需要的可能是跳脫二元對立,明辨主觀與客觀的情境。每個人談自己的性別認同、個人信仰、當下情緒等主觀要素,是絕對多元、自由、應被尊重的;但是遇到訴諸於醫學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