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2月, 2025的文章

托特塔羅與煉金術|女皇:蘊涵生命的「鹽」

圖片
「III. 女皇」(The Empress)是托特塔羅中陰性發展的第二階段;在代表「處女」(The Virgin)的「III. 女祭司」之後現身,「女皇」是成熟的、具有社會地位的女性——「妻子」(The Wife)。她和下一張牌「IV. 帝王」(The Emperor)是配偶的關係,兩人在畫面上彷彿隔著牌的邊界相望,使彼此得以完整。然而,「女皇」卻遠遠不只是「帝王」的另一半,更歸屬於宏大的神秘領域。對克勞利而言,這是因為作為象徵的女性特質根本難以簡化,她的姿態變幻莫測,彷彿擁有無盡的奧妙:「諸多王位、諸多才藝、諸多誘惑,宙斯的女兒。」(The Book of Thoth, p.75) ⠀ ⠀ 文藝復興時期前後,「女皇」的形象原本以強調權威和財富的裝飾為主,她身著華服、坐在金碧輝煌的寶位上。我們可以從歷史背景推測,她顯示了當時透過聯姻增加王國影響力的習俗。隨著君主政體的式微,「女皇」圖像中統治者的威儀有淡化的趨勢。再加上塔羅牌與神秘學理論的結合,「女皇」被賦予金星的特質,因此開始像女神阿芙蘿黛蒂(Aphrodite)一般,周遭圍繞著彰顯生機的自然元素。例如偉特塔羅的「女皇」,背景是鬱鬱蔥蔥的山林泉水。至於托特塔羅塑造的「女皇」則別有巧思,凝聚了複雜的象徵語言。 ⠀ ⠀ 克勞利針對金星符號進行詮釋,指出所有占星符號中,唯有金星可以串起生命之樹上的所有輝耀:金星的圓形由第一到第六輝耀組成,下方的十字則是七、八和六到十兩個筆畫。(圖一)這個有趣的圖像遊戲向我們說明,宇宙的根本原理即是愛。愛的主題,也預告大秘儀的互動發展,將揭開一齣近似於《哲學家的玫瑰園》(Rosarium philosophorum),以戀人結合為喻的煉金故事序幕。 ⠀ ⠀ 女皇的王座兩側有藍色波浪狀的立柱,暗示她由水而生,如同阿芙蘿黛蒂的神話。遠在奧林帕斯神出現的古老年代,大地女神蓋亞(Gaia)曾賜給自己最小的孩子克洛諾斯(Cronus)一把鐮刀,替受迫害的兄弟姐妹報仇,反抗父親天空之神烏拉諾斯(Uranus)。於是,克洛諾斯抓準時機,用鐮刀割下父親的生殖器,拋到海裡。精與血混雜於浪潮中,最後拍打在岸邊的泡沫,竟匯聚成阿芙蘿黛蒂。祂的美麗不凡,源自愛的毀滅性與創造力,又如此和諧優雅。 ⠀ ⠀ 愛兼具肉體情慾和靈性渴望兩種極端,它...

托特塔羅與煉金術|魔法師:心靈的引路神

圖片
大秘儀的一號牌名為「I. 魔法師」(The Magus),對應著水星。從圖像整體外觀來看,主角的身體及上方雙蛇杖的輪廓互相疊合,也形似煉金術中「水星/水銀」的符號:「☿」。根據哈利斯夫人在1939年寄給克勞利的信件,她在設計魔法師這張牌時,遭遇了相當大的心理掙扎,最終決定將初稿回爐重造:「我想先完成所有(關於「調節」(Adjustment)牌)的實驗工作,然而水星正在呼喊著與他的同伴們一起重新進入子宮再次顯化自身。」 ⠀ ⠀ 由此可見,哈利斯夫人的設計過程並非依照牌序、按部就班地完成,她反覆回顧成果,讓視線逡巡環繞於先前的成品,然後嘗試賦予它們更加適切的風格。直到現在,美國遊戲公司發行的托特塔羅牌組,除了包含最終定案的魔法師,還有另外兩張被捨棄的魔法師稿件。雖然三張作品構圖類似,但最終版本選用的黃色與藍色更淺,視覺上給人輕盈活潑的感受,背景還利用線條塑造出些許空間感。 ⠀ ⠀ 《托特之書》說明,此牌右下角的希伯來字母是「ב」(bet),而「ב」具有「房屋」(house)的意思,其字型類似山洞,隱喻人類最早的居住方式;延伸意義為生命存在、存活的地方。中世紀時,塔羅牌中的魔法師原本名叫“Le Bateleur”;人們使用這個帶有賣藝者、騙子、瘋子等多重意義的詞彙稱呼他。值得注意的是,傳統圖像將他描繪為一位在案邊使用實驗器材的人物,這符合藝術史上煉金術士的典型姿態。(圖一)(圖二)而“Le Bateleur”的字源:「持棒子(bat)的人」,後來化為托特塔羅中魔法師手持魔杖,操縱四元素飛舞的形象。 ⠀ ⠀ 路徑「ב」位於卡巴拉第一輝耀Keter與第三輝耀 Binah之間。(見圖三)Keter象徵原初神性,而Binah是理解的開端。因此,「魔法師」具備希臘、羅馬神話中赫密士/墨丘利(Hermes/ Mercury)所掌管的職權,即「諸神的信差」(messenger of the gods),負責傳遞神的話語。同時,祂代表創造世界的智慧(the Wisdom)——意志(the Will)、道(the Word)、邏各斯(the Logos)。如同水銀流動的狀態,「魔法師」象徵型態轉變的過程,以及源源不絕的創造力。由於「魔法師」無法被清楚把握、認識,克勞利稱之為「無意識的意志」(the Unconscious W...

托特塔羅與煉金術|女祭司:陰性原則的最初化身

圖片
「II. 女祭司」(The High Priestess)對應希伯來文的「ג」(Gimel),這條路徑在生命之樹上的位置特別重要。(圖一)從垂直的軸線來看,生命之樹有「嚴厲之柱」(左)、「仁慈之柱」(右)和「中柱」三者,中柱除了平衡了對立,更將兩端輝耀的能量匯聚統合。「ג」是中柱的開端,連結第一輝耀 Keter 與第六輝耀 Tiphareth。Keter 原初神性的光輝,藉由此路徑照進生命之樹的樞紐——具有基督形象的 Tiphareth。 ⠀ ⠀ 有趣的是,這個基督宗教「聖父—聖子」的結構,竟由女祭司的陰性形象代表 。克勞利說明,此牌指涉月亮,月亮是一個普世的象徵,而且貫穿生命中最高乃至於最低的層次。所謂的高低,在生命之樹的位置上清晰可見:「女祭司」的月亮特質乃是最為純淨的,與之相對的另一極端,則是「XVIII. 月亮」陰森染血的畫面。(圖二)「女祭司」身著一襲以光紡織成的衣裙,暗示她作為神聖奧秘的面紗;如同絢爛奪目的光輝出現在求道者的眼前,既揭示又掩藏了星體的存在。 ⠀ ⠀ 「女祭司」的傳統名稱為「女教皇」(La Papesse),通常被描繪為手拿書卷、頭戴冠冕的女性;背景有兩根掛有布幔的柱子,柱名分別為「波阿斯」(Boaz)與「雅斤」(Joachim),韋特塔羅直接將縮寫的 “B” 與 “J” 畫在它們上面。根據聖經典故,雅斤與波阿斯支撐了索羅門聖殿的入口,也意味著客觀與主觀兩種覺知領域間的界線。此外,它們分別象徵煉金術意義下的黃銅和青銅,具有陰陽相對的性質;恰似生命之樹的左右兩柱。而「女祭司」就在中央鎮守著聖殿,保護隱密的智慧。托特塔羅用全新的方式詮釋此牌,除了運用更加符合「女祭司」強調精神性的高頻色彩,還大幅改動畫面配置,呈現靈動縹緲的視覺效果。 ⠀ ⠀ 古希臘的月亮三相女神(Triune Goddess)體現了女性成長的不同姿態;而托特塔羅也提供我們以三張女性主角的大秘儀:「II. 女祭司」、「III. 女皇」、「XVII. 星星」,作為陰性發展階段的寫照。「女祭司」是陰性發展第一個階段,也就是年輕、有才智的處女。博倫(Jean Shinoda Bolen)在《尋找內在女神》中寫道,處女神原型的代表,是月神阿提密斯(Artemis);祂初生之時即向父親宙斯許願,得到最好的弓箭、獵犬,以及永恆的貞潔。因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