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2月, 2023的文章

《形塑之書》筆記:三十二道智慧路徑-2

圖片
  第十一路徑:「閃耀的智性」(the Scintillating Intelligence) 它是那道緊鄰「安排之秩序」(order of the disposition)的帷幕之本質,而它被賦予特殊的尊嚴,使其能夠站在「 眾因之因」(Cause of all Causes)面前。 第十二路徑:「通透的智性」(the Intelligence of Transparency) 它是那名為「靈視者」(Chazchazit, seer)的偉大種族,該名稱也指涉觸發人們看見幻影之地。(而這就是先知們藉由靈視異象做出預言的方式。) 第十三路徑:「合一的智性」 (the Uniting Intelligence) 它本身即是「 榮耀的本質 」(Essence of Glory),是個別靈性存在的真理之圓滿實現。 第十四路徑:「光啟的智性」(the Illuminating Intelligence) 它是「閃爍的火焰」(Chashmal, scintillating flame)——神聖準備階段的隱藏,以及基礎概念之創建者。 第十五路徑:「構成的智性」(the Constituting Intelligence) 它在純然黑暗中構成造物的內容,而人們也有提到這樣的沈思,它就是〈約伯記〉38:9「......用幽暗當包裹它的布 」,所謂的「 幽暗 」。 第十六路徑:「永恆或勝利的智性」(the Triumphal or Eternal Intelligence) 它是「 榮耀的喜悅 」(the pleasure of the Glory),在它之外沒有任何與其相似的榮耀,而它也被稱作「 為正義之人預備的天堂 」(the Paradise prepared for the Righteous)。 第十七路徑:「安排的智性」(the Disposing Intelligence) 它提供了「給正義之人的信心」,而他們藉此以「聖靈 」(Holy Spirit)為衣。在更高事物的階段中,它被稱作「卓越之基礎」(Foundamation of Excellence)。 第十八路徑:「集勢的智性」(the House of Influence) (美好事物藉由那位偉大者流入受造物並增長繁榮)。在研究當中,那些奧秘和隱藏的事物從眾因之因被引出,它們居住在其庇蔭下、緊抓不放。 第十九...

什麼是「覺醒」?

圖片
 「在你啟蒙過程的每一步驟當中,你唯一的誓言是對你自己、也只有對你自己立誓要覺醒過來──立誓要達成真正的自我覺察。」(《小雞卡巴拉之子》) 不同文化脈絡底下的修行法門,對於「覺醒」的概念都有不同的定義。廣泛流行的身心靈領域裡,也有各式各樣追求「覺醒」的人,他們都抱持著熱情探究「我是誰?」這個問題。本文將分享個人閱讀《小雞卡巴拉之子》時,對「覺醒」的理解。歡迎多多指教、一起討論! 卡巴拉生命之樹是一張人的結構圖、亦是宇宙的結構圖,能夠幫助我們向內尋找自己的真實樣貌。然而,急於記下繁複的象徵,不僅無法找到自己,還可能迷失在龐雜的古老知識中。因此,我們必須讓卡巴拉織入生活的日常,才能藉著它帶來「覺醒」,關鍵不在於知識的教導,而在於每個人獨特的實踐。 「覺醒」聽來高深莫測、玄妙難解,但其本質就是「自我覺察」。「自我覺察」毋需向任何外界的神靈或權威立誓,也不必鍛鍊任何超乎常人的能力,只要下定決心認真地觀察自己。這時就會發現,某些僵化的觀念,長期以來一直影響著我們對自己的看法。不一定得立刻拆毀慣常的一切,光是發現自己擁有選擇的自由,生活體驗就會完全不同。 卡巴拉的智慧告訴我們,人擁有軀殼,也擁有能夠思考與愛的心智,更超過這兩者——人最初的本質就是神性。聽起來或許難以相信,畢竟人在世上生存,仰賴許多事物支持,社會也幫我們定下大量的遊戲規則。唯有當我們徹底投入其中,然後發現任何名稱、頭銜、財物、人際關係、知識、價值觀......等等,都不足以回答「我是誰?」的問題,更純粹的覺知才會萌生。 我認為「自我覺察」好比繞著圈子層層遞進,有如夢中夢,清晰的意識有那麼一刻出現,轉眼卻進入另一場夢中。一齣齣夢境反映著內心的狀態,人生的劇本也透露出靈魂深處的議題。若身處平靜和諧的環境,我們可以輕易地達到超然與自在。然而,一但出現無可預期的事件,對脆弱的生命帶來沈重打擊,我們又容易沈入此身此心的強烈感受。 或許,載浮載沉之際,我們無法、也不應全然拋棄現實的重量。人們時常遺忘自身的神性本質,另一方面,也很容易忽略萬事萬物裡具備的神性本質。只要悉心傾聽,他們都正在訴說醒悟的奧秘。卡巴拉的技藝,是透過周遭活生生上演的寓言故事,拓展自己的意識。就像藝術家對媒材抱持尊敬,自願沈浸於顏料、陶土或織物的特性之限制,我們也都在混沌思緒的掙扎中,琢磨著此生的創作;而那份珍貴的成果,就是一個更清醒的自己。 最近...

關於「沈淪」的一些觀察

圖片
我們都覺得自己喜歡輕鬆快樂,很多時候卻仰賴痛苦與恨意而活。當一個人陷入情緒的泥淖,他不見得會痛哭流涕、面露憔悴,或主動向外界求助;他可能依然勤奮地從事例行工作、裝扮得光鮮亮麗,用一副體面的外殼和人們談笑自如。儘管內心已經潰爛不堪,我們不一定想要改變,只因無力面對那片腐朽的景色。 1.惡意的循環 當我們認定他人帶有惡意時,不管對方是否真有此意,情緒就開始累積。由於感受到惡意,我們也容易以惡意回應,雙方之間就形成了難以打破的循環。起初也許是一個眼神、一個語氣,後來甚至不由自主地檢視對方所有言行細節,並越來越加深心中的怨恨。當我們忍不住表現這份厭惡,旁人肯定會問,為什麼不忽視、遠離對方的存在就好呢?我想,大概是因為我們需要一個厭惡的對象,才能足夠喜歡自己。 這一位承受惡意的對象,可以是家人、伴侶,也可以是素不相識的陌生人、與生活圈距離遙遠的名人;無論如何,他暫時填補了我們內心的空洞。有這麼虛偽、無知或道德淪喪的人,擔下所有的負面特質,我們好像就離內心隱藏的罪惡、慾望等黑暗遠一些,同時和理想的形象近一點。所以在這種時候,就算對方釋出善意、嘗試溝通、意圖彌補,也都不可能得到諒解;說穿了,那從來都不是重點。惡意在腳下形成的漩渦,彷彿能夠牢牢困住對方,實則困住渴望站在其對立面的自己。 2.幻想與現實 我們當然會辯解,是對方先挑起負面感受,並能詳細說出他的動機,外加一番品頭論足。但是,我們真的理解他嗎?人通常連自己都難以把握,遑論他人?幻想與現實不同,即便外界的線索會引發聯想,最終做出詮釋的仍然是自己。花費時間解讀對方的心意、觀念、心理問題等等,終究只是臆測,還讓負面情緒的圈套越綁越緊。除了自我消耗,得不到其他結果。如果我們以同樣程度的熱情照看自身,反而能夠有所獲益。其實,對方挑起的是我們的回憶——在重複的模式裡翻滾無數次,加疊上許多面孔的同一個課題。 至於,終止這些思緒的途徑,常看到有人提倡感恩、寬容、謙卑、奉獻......等「好」的心念;不過,我的經驗是:面對現實就足夠了。如果我們願意承認,那個糾結不清的人,與其說是「現實的他」,更是「心裡的他」,循環就被打破了。現實生活固然有不得已的因素,但是我們的內心都具備一定程度的力量可以做出選擇。 3.人造與自然 伊甸園裡本就赤身裸體的人,吃下禁果之後,突然知道要為此羞慚。道德扭曲了自然,也顯示人類擁有意識。道德是人類創造的原則,它卻反...

《形塑之書》筆記:三十二道智慧路徑-1

圖片
  第一路徑:「受欽羨的或隱藏的智性」(the Admirable or Hidden Intelligence) (至高王冠)  它是使人了解那無始的「 第一原則 」(the First Principle)之光,它是「原初榮耀」(the Primal Glory),因為任何造物都無法企及它的本質。 第二路徑:「光明的智性」 (the Illuminating Intelligence) 它是「創造之王冠」(Crown of Creation),等同於「合一的輝煌」(the Splendour of the Unity)。它高過每一頭部,被卡巴拉神秘家稱為「第二榮耀」(the Second Glory)。 第三路徑:「聖化的智性」(the Sanctifying Intelligence) 它是「原初智慧」(Primodial Wisdom)的基礎,被稱為「信念的形塑者」(Former of Faith),根植於「阿門」(Amen)。它是信念的父母,從其美德中流溢出信念。 第四路徑:「衡量、凝聚或容受的智性」(the Measuring, Cohesive or Receptacular Intelligence) 它包含所有的神聖力量,故得此名。從中流溢出所有具至高本質之靈性美德,憑藉著「原初流溢」(the Primodial emanation)的力量,接連流溢而出。 第五路徑:「根本的智性」(the Radical Intelligence) 其本質等同於「合一」(Unity),與Binah(第三路徑)連結——或說它和從「智慧」、Chokmah(第二路徑)的原初深處流溢出之「智性」(Intelligence)——結合在一起。 第六路徑:「中介影響的智性」(the Intelligence of the Meditating Influence) 那些溢出的湧流在它當中增生,因為它使影響力流入一切貯存「恩賜」(the Blessings)之水庫,所以它們自行結合在一起。 第七路徑:「玄秘智性」(the Occult Intelligence) 它是一切智性美德之「燦爛輝煌」(Refulgent Splendour),能透過智者的眼睛,以及對信念的沈思看見。 第八路徑:「絕對或完美的智性」(the Absolute or Perfect Int...

占星療癒魔法

圖片
「療癒的目的在於更新、恢復和改善。魔法則是透過意象和意願的創造,與自我內在和大自然的力量溝通。」(《占星療癒魔法》,珍妮佛・羅西奧比著,韓沁琳譯,商周出版,39) 從小到大,我們都被教導健康的飲食、健康的身材、健康的生活態度;隨著年紀增長,「健康」卻好像變成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。很多時候,我們把心思放在細碎的目標上,如機械般不停接下生活拋給我們的一個個難題。準時上班上課、繳交成果,還要處理家庭、人際生活的各種事務。緊湊的步調下,我們容易忘記照顧自己,沒有時間好好回應生理的需求,也難以覺察深層的情緒。久而久之,受壓抑的事物往往化為無法忽視的病痛,迫使我們轉向內心、照護自身。 《占星療癒魔法》是一本活用占星學、正向心理學等領域知識的著作,拋開一致標準的刻板印象,協助大眾找回屬於自己的「宇宙健康」。書中用詞平易簡潔,內容極具實用價值,非常適合大眾閱讀。不過,它不是常見的保健類書籍,沒有著重於飲食或運動的固定步驟,也不講求短期成效。相反地,許多篇章都能夠帶領讀者深入省思,並且在儀式實踐裡慢慢體悟。本文將摘要、分享個人閱讀時的聯想,歡迎多多指教,一起討論! 1.作者的生命故事 作者珍妮佛・羅西奧比在不到二十歲的年紀,就因罹患子宮內膜癌,必須進行一連串手術。她陷入嚴重低潮,然而焦慮與痛苦也成為學習內在知識,最終從事療癒工作的契機。羅西奧比分享了許多女性個案的經歷,而她切除子宮的創傷,在象徵意義上也是許多現代女性說不出的痛——失去與月亮的連結,也就是失去肉身與心靈豐盛的完整。 女性的月經週期,道出了人和宇宙之間的呼應,我們卻鮮少傾聽。外在環境要求我們隨時保持積極向上、展現完美,但是月有陰晴圓缺,真實的人生都存在各自盈虧消長的節奏。作者從認識月亮週期與自己身心的變化開始,逐漸和「體內律動的月亮節奏一致」;深入心中浮現的各種情緒,珍惜整個週期的不同階段,無論它富有活力或消沉停滯。當愛充盈生命,即便帶著尚未癒合的瘡疤,我們依然能容許自己與無常共舞,慢慢往夢想前進。 2.「宇宙健康」的原則 「宇宙健康」包含以下五個原則:「依循週期生活」、「培養彈性」、「『認識自己』是無止盡的探險」、「接受『兼具』的矛盾思維」、「開啟自己的療癒魔法」。 上述原則當中,有許多敘述建立在正向心理學的信念上。正向心理學和過往的心理學派不同,它無意治療特定疾病的患者,企圖促進所有人的福祉。作者為「健康」提供的嶄新定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