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杜象(Marcel Duchamp)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,也許是簽了名的小便斗、畫上鬍子的蒙娜麗莎,或是立體派風格、動感的「下樓梯的裸女」。大眾心目中的杜象往往前衛大膽、玩世不恭,但是他其實還有特別複雜神秘的一面,其作品被認為帶有煉金術的意涵。本文將簡短介紹「春天的年輕男女」(Young Man and Girl in Spring,圖一)畫面中的象徵及潛在寓意,歡迎大家多多指教、一起討論! --- 1.創作背景 1911年,杜象在24歲時開始創作這幅野獸派(Fauvism)風格的油畫,充滿情感豐富的色彩和筆觸。杜象將精心設計的成品送給新婚的妹妹,並在背後寫下:「獻給親愛的蘇珊娜。」畫中人物雖沒有臉孔、四肢抽象,整體色彩繽紛、細節豐富,能夠聯想為一對男女彼此吸引的情境。這種人體和樹的描繪技巧,也出現在杜象的其他畫作和草稿中。然而,除了把它視為一件單純的新婚禮物,我們還可以進一步思索「婚姻」做為視覺形式的文化意義。 2.煉金婚配 在煉金術圖譜的傳統中,常以男女的婚姻象徵元素的融合,被稱為「煉金婚配」或「化學婚配」(chymical nuptials)。從今日的眼光看來或許古怪,但是對古人來說,兩性結合與後續的產物,直白地形容了對立元素在煉金過程的變化。中世紀晚期以來,煉金術的著作開始以插圖描述相關理論,16世紀的《哲學家的玫瑰園》(Rosary of the Philosophers),就呈現了一系列精采的木刻版畫。其中,國王和太陽的意象對應硫、皇后及月亮的意象對應汞,他們構成「賢者之石」(philosopher's stone)的原料(圖二)。 榮格心理學相信煉金術的本質具有心靈意義,煉金術表面上描述艱難的製金技藝,卻隱密透露出人類心理歷程的種種掙扎。煉金術師將無意識投射在物質現象之中,藉以進行個體化( individuation)的事功。在此視角下,國王和皇后能連結到心靈的陽性面向及陰性面向,當他們從分裂的狀態重新合而為一,煉金術師便能觸及心靈的中樞、我們內在的「賢者之石」:「自性」(self)。 3.煉金容器 學者瓦茲(Arturo Schwarz)指出,「春天的年輕男女」畫面中央有一顆半透明的球體。若我們仔細觀看,會發現球體中央彷彿有個小人,這個奇異的東西是「煉金容器」(alchemical vessel)或「赫...